在南屯煤矿节支降耗的创新项目也能像文件一样“复制粘贴”、快速推广?答案是肯定的。
自2024年以来,已有33项具备高度可复制性的节支降耗项目像“种子”一样,在全矿各单位“落地生根”“开花结果”,形成了“发掘一个、推广一片”的倍增效能。
3月份,机电工区在处置废旧配电柜时,没有简单处理,而是尝试“精拆细解”。他们使用专业工具,小心翼翼地将螺丝、铜排、电子元件等分类拆解,分别投入设立的“有色金属件”“电子元件”专用回收箱。这一“慢工细活”带来了惊喜:仅此一项,不仅通过材料回收节约采购成本约2.3万元,更关键的是,拆解出的完好“南瑞保护装置”避免了重新采购,直接节省费用高达20万元。
无独有偶。11月份,机电管理部在处理报废高压开关柜时,成功“复制”了这一做法。他们对内含的有色金属进行系统性拆除、集中存放、统一处置,预计为矿井创造经济效益约35万元。
同一个“金点子”,在不同时间、不同单位成功“粘贴”,实现了效益的重复增长。
节支降耗项目能够被顺利“复制粘贴”,离不开矿井精心培育的“土壤”。2024年,矿全面启动以“勤俭节约 从我做起”为主题的节约“五个一”和下班“五不忘”专项行动。通过制定详实方案、发放倡议书、举办板报展、制作主题台历、张贴宣传画等多元化形式,让节约意识深入人心,融入日常。
更重要的是,矿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“发掘-评审-推广”机制。每月组织开展节支降耗项目评比,各单位的“创新达人”利用PPT等形式,现场展示项目的实施方法、措施和经济效益。由专业评委进行严格评审,重点筛选出那些创新性强、操作性强,尤其是具备“可复制性”的优质项目,将其确立为全矿推广的“样板”。被评为“可复制项目”后,其效益便不再局限于一个单位——综掘一区创新的“井下铺底材料降本增效项目”就是一个典范。他们将铺底材料由传统的“水泥+沙子”改为矿井自身产生的炉渣灰,成功构建了“自产废料→内部利用→成本自降”的绿色闭环模式。
“此项目每月可稳定节约成本4万余元,且原料来源稳定、环保经济,目前已在全矿各区队得到有效推广,成为了‘复制粘贴’的成功案例。”运营管理部部长贾祥新说道。
据统计,从2024年至2025年9月,该专项行动已累计征集各类节水节电、降本增效、信息化管理项目达152项。其中,像拆解回收、炉渣灰利用这样历经实践检验,被证明行之有效的33个项目已被成功“复制”推广,形成了可观的整体效益。
下一步,该矿表示将继续深化“五个一”活动,加大推广力度与考核权重,让“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”这一理念成为全体职工的行动自觉,持续营造“人人讲节约、处处提效能”的浓厚氛围,让创新与节约成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