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南屯煤矿深邃的巷道里,有一面“流动的党旗”始终飘扬在生产一线。他就是生产准备工区中共党员张春辉,扎根煤海17年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生产准备工区技术主管 。从综采设备的安装调试到运输系统的优化革新,他以精湛技术破解生产难题,用责任担当守护安全生产,成为职工眼中名副其实的“煤海先锋”。
“技术必须扎根现场,才能真正服务生产”
这是张春辉常挂在嘴边的话。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,他始终坚持深入井下作业面,把办公室“搬”到生产一线。为解决150米以下短距离煤炭运输难题,他扎根现场观察测算,设计出由驱动部、简易涨紧装置等组成的分体式SSJ-800皮带机,不仅安装撤除便捷高效,破解了短途运输瓶颈,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。

技术革新是他的“主攻方向”
看到职工手工缠绕胶带既费力又不安全,他反复推演图纸、改造部件,用矿用工字钢和改造后的涨紧车,成功研制出胶带缠带机,将100米胶带的缠绕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10分钟,保证了作业安全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针对小槽煤掘进速度慢的问题,他将SSJ-800皮带机卸载臂加长至15米、加高至1.6米,实现皮带机不停机连续装载4矿车煤矸,掘进施工效率提升30%。

安全生产是他的“底线思维”
作为技术骨干,张春辉不仅编制了40余份贴合现场的作业规程,更创新推行“挂中腰线安装法”,确保皮带机安装一次达标、试车成功。每班下井后,他第一件事就是和班组长排查安全隐患,从设备运行状态到职工操作规范,逐一细致检查,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。在他的技术保障下,实现综机设备安装零事故,优质高效完成多个工作面接续任务。
传帮带、促成长,他让党旗底色更鲜明
17年来,他先后参与《掘进机防尘风幕的安装使用》等多项革新项目,获山东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,手握3项国家专利,发表4篇技术论文。
从青涩学徒到技术先锋,张春辉用脚步丈量巷道长度,用创新书写党员担当。在煤海深处,他如同一颗永不生锈的“螺丝钉”,以实干笃行诠释初心使命,让党旗在安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。